实验性与继承性共存的当代版画——记2017上海国际版画展
当下,版画在漫长的发展和变革过程中形成了多元化的格局和多样的风格。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传统版画相比,当代创作型版画的概念得到了深度拓宽。无论在语言的新锐上,还是技法的精度以及眼界的宽度上,都有着长足的进步。但当代版画的探索到底进步到了何种程度,或许在日前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上海市美术家协会共同主办的“容量与张力——2017上海国际版画展”中可以窥见一二。
上海国际版画展,缘起于2010年,至今已是第四届。此次展览在中华艺术宫举办,由上海美协版画艺委会主任卢治平担任总策展人,展览邀请了国内外近年来较为活跃、在版画本体语言的发展上具有探索精神的版画家及部分当代艺术家提供近作进行主题呈现。按照策展人的设想,挑选的作品能涵盖艺术家在凸版、凹版、平版、孔版、装置、影像、数码以及行为艺术等多方面的探索。但鉴于当代版画体量庞大,而展出的条件存在局限,所以仅能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作品呈现给观众,最后共计展出作品150余件。中华艺术宫执行馆长李磊介绍,“此次展览作品由国内外征集而来,它们呈现出非常多元的面貌,既有几代版画家的经典之作,也有最新的创作,给我们带来了富有张力的、不一样的视觉冲击和崭新的体验。”
第一届上海国际版画展举办那年恰逢上海世博会,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世博主题下,展览以“观城”为题。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版画主要关注农村,“观城”倡导了版画关注城市的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第二届以“原点的维度”为主题,回到版画艺术的本体,展出的作品均为木刻,也试图通过木刻这一看似“单纯单调”的表现手段变换不同的图形、观念,并摆脱对固有想法的依赖,发出新的表达。而以“阅人”为主题的第三届国际版画展是围绕人物创作展开的,强调当代艺术面临的诸多问题,而其中人的问题是最不应该被漠视的。艺术家们在进行人物主题创作时须考虑形象塑造、人性开拓以及表现手法变革等多方面的问题。而到了今年的第四届,展览主题定为“容量与张力”,相较前几届关注人文社会等外部主题,本届转向关注版画本体特质在当代语境下的发展和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