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篇文章之前,请回想一下你或你的孩子14岁的时候在在干嘛?做了些什么事情?

10月20日,大连市内一10岁小女孩身中7刀身亡,左眼上有被打留下的淤青,脖子上有明显的掐痕,被装在塑料袋里抛尸在灌木丛中,而杀人者却是未满14岁的邻居蔡某某,因其为未到14周岁,未被追究刑事责任,仅被收容教育。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看到这里,我感到非常痛惜,然而让我更震惊的是案发前后蔡某某的表现。

1、有预谋的犯罪:案发前,蔡某某曾向小女孩父母打听小女孩的下落。

2、异常冷静:将小女孩骗走作案之前,蔡某某二次向小女孩的父母询问小女孩的下落。

3、内心极其冷酷:案发后,蔡某某随着人群围观小女孩的尸体,并言“真的死了啊?”。

4、嚣张、钻法律的空子:案犯当晚就在班群里讲述该事件,并刻意强调“我虚14岁”、“警察办事这么草率的吗?给我加入嫌疑名单,我一个小孩怀疑我”

5、多次尾随、骚扰女性:以借上厕所、搭讪等各种理由跟踪或尾随多名年轻女性进楼道,并在小学时就曾多次对女同学动手动脚,甚至强行搂抱。

6、是个问题少年:有蔡某某同学的家长和业主爆料,蔡某某“在学校表现不好”,“在家看过黄色视频”,“他还爱打游戏,有时候一打一通宵”。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再来看看蔡某某父母的表现。

案发后,蔡某某的父母并未向小女孩的父母道歉,而是让警方带话“愿意卖房赔偿”。

蔡某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14岁本是一个阳光、活泼、单纯的年纪,但是蔡某某的内心却极其黑暗、冷漠,这样的性格与其父母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人之初,性本善。

孩子就像是一张白纸,而父母则是作画的人,从孩子的身上,多少可以看到父母的样子。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在孩子心智成熟之前,父母的一言一行,可能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如果父母总是当着孩子的面骂脏话、口无遮拦,孩子就会无形之中学会那些污言秽语;如果父母其中一方总是家暴另一方,孩子潜意识里会觉得暴力对待别人是没有问题的;如果父母当着孩子面做事无分寸,比如通宵打麻将、醉酒、赌博,孩子就会养成做事无节制的习惯,比如通宵打游戏......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非常重要的引路人。孩子从出生那刻起,就会观察并模仿父母的言行举止,来获取信息、表达感受。比如,孩子牙牙学语时,通过父母的嘴形、发音来学习叫“爸爸”、“妈妈”;看见父母用摔东西、大喊大叫表达愤怒情绪,当孩子的心愿得不到满足时,往往也会大哭大闹、撒泼打滚儿闹脾气;看见父母在超市偷吃东西、占人便宜而未受到惩罚,孩子往往也会养成顺手牵羊、耍无赖的习惯......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当前,生活水平高了,孩子能更早接触到手机等电子设备,孩子通过网络接触到很多人、事、物,但是却不能正确分辨这些信息的正确。因为他们接受的教育有限、心智发育有限,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所以对于这些信息,他们不能作出正确的取舍和判断,当有类似的事情发生时,他们会按照以前接收到的信息或在网络上看过的情形处理这件事情。比如案件中蔡某某的尾随行为,我们可以断言很大几率其之前在电脑或电视上看过类似的行为,这也是为什么广电局会对一些电视节目、电影禁播,删减画面的原因之一。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从蔡某某一系列的表现中,可以看出其心理已经扭曲。家庭教育不当,接收的负面信息过多,就会导致孩子心理扭曲。比如,一些父母家庭经济条件不是很好,面对孩子无法满足的要求时,会当着孩子的面说“吃我的穿我的,要求还这么多”或是简单粗暴地告诉孩子“我们家穷,买不起!”这些言行对孩子会造成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首先会自责,其次是自卑,不利于健康性格的养成。而一些父母则对孩子过于溺爱,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犯错了永远不会从孩子身上找原因,推脱责任、颠倒黑白是他们的强项,孩子犯错后总是说“他还只是个孩子,什么都不懂”或者“我的孩子没有错,肯定是你/你的孩子的问题”这样的话,孩子会有“我永远都是对的”、“出了问题爸妈会帮我搞定”的认知,孩子养尊处优就会目无他人,甚至连父母都不放在眼里,谈何懂感恩、明事理、讲分寸?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溺爱是把软刀子,会戕害孩子;冷漠是把硬刀子,会刺伤孩子;粗暴是条皮鞭子,会伤害孩子;失望是跟木根子,会打击孩子。

家庭教育是最容易出错的地方,掌握方法尤其重要。

关于未成年人的家庭教育,要以引导为主、棍棒为辅。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老师的职责首先是教会学生做人,其次才是传授知识。学生不懂尊师重道,就不会接受老师传授的东西。孩子的是非观模糊,价值观错乱,意识不到本身存在的问题,现实生活或虚拟网络中的各种负面信息就会吞噬孩子的内心,使其养成冷漠、变态等心理,当孩子伤害别人之后毫无悔意。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要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当发现孩子偏离正确的发展方向时,要对其进行积极引导,讲明对错,赏罚分明,态度坚决,父母要给孩子亲自示范,做一个好榜样。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作为未成年人,孩子的身体发育未完成,成年人的力量可能会对孩子造成无法挽回的伤害,也会让孩子养成叛逆的心理。但是,在教育这条路上,棍棒教育可以不使用,但一定不能缺失。棍棒教育不是鼓励父母打孩子,而是让孩子从小就认识到“犯了错很大程度上会接受身体惩罚”,身体惩罚会让人痛苦、难受,大部分孩子犯错后有了1-2次棍棒教育的经历,往往就会形成记忆,回忆起痛苦的经历,当下次再想做相同的事情时,孩子就会抵触、放弃,从而帮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通宵玩游戏、偷窃。当对孩子进行道德教育、理论教育无效时,棍棒教育可以摆出台面对孩子形成威慑,但是要正确使用。

大连14岁男孩杀害11岁女孩事件:你的言行可能是孩子犯罪的导火线

图源:网络

国情不同,政策不同,家庭教育也一样。其他家庭的教育方法不一定适合自己家,如果你对家庭教育还有很多迷茫的地方,不妨先做一个心态积极、明辨是非的人吧,孩子会追随你的脚步向阳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