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读写现状调研报告(2019)》指出,近七成中小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低于一个小时,随着年龄增长,在中考、高考的升学压力下,学生越来越难抽出一个小时以上的时间进行阅读。

而国内家长往往对课外阅读存在偏见和误解,认为课外阅读会耽误孩子学习、耽误孩子升学。

其实,阅读能开阔孩子视野、增长见识,培养自学能力,提高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不管对孩子升学还是生活都大有裨益。


良好阅读习惯的形成,也是为培养终身学习能力打下基础,是为一生发展奠基。


应试教育压榨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01 国内教学现状

在国内,课堂形式多以听老师讲为主,老师每学期要完成学校的教学任务,还要接受家长们的检查(学生考试成绩)。

每节课或每学期教学时长有限,老师只能严格按照教学计划进行授课,快速将知识传递给学生,然后进行复习。

这样做的后果是——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能快速接受新知识的同时复习旧知识,因为课程体系通常是由浅入深,接受能力相对差一点的学生,往往基础的知识还没有完全消化掉,又要被迫接受更高级的知识,学生学习知识只能狼吞虎咽,记不住、不理解,或者记住了也不理解。


登山的目的不是达顶,而是锻炼身体、欣赏风景,高考亦是如此。


应试教育压榨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应试教育压榨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

国内中学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体育老师身体最差,三天两头就生病。

学生每天都泡在题海和课本里,在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最强的时间,被枯燥的课本知识消磨掉了学习的热情;在最该拓展思维和开阔视野的时间,被教材和升学考试所局限和禁锢。

学生既没有时间探索或训练才能,也没有时间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千篇一律,缺乏个性。


02 国外教学现状

相比国内,国外更愿意让学生进行阅读,不管是大学还是中小学,学生每天至少要花1-2个小时进行阅读,这种阅读机会是科任老师给予的。

老师每堂课都会给学生布置大量阅读任务,老师会提前将阅读材料上传到教学系统,这些阅读材料通常与下一堂课有关,学生必须要提前进行阅读、弄懂大意,因为下一堂课老师可能会进行小组讨论或者让学生做PPT进行个人/小组演讲,每堂课老师可能只讲15-20分钟,剩下的时间带领学生进行讨论、辩论,这对扩展学生思维、培养个性很有帮助。

美国考试成绩占比相对较小,平时课堂表现和作业的占比反而较大,想要取得一个不错的成绩就必须进行阅读,而优秀的成绩对学生就业和深造都很关键。


国外对推理过程更感兴趣,国内则更注重得出结论 ,国内将对错看得比思维过程更重要 。


应试教育压榨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国外教育相对来说没有那么功利性,教授与学校签订的合同通常是终身制的,这使得教授不会过多受制于学校的约束,教授可以进行多样化、个性化教学,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如果教授认为论文和报告比期末测试更适合检查学生的学习成果,那么学校会选择尊重教授的选择。

面对同样一条数学公式,国内老师教学生记忆和应用,国外老师教学生推理和论证,如果有必要还可以了解一些提出者的历史。


读过的书早晚会忘,我们为什么还要读书?当我还是个孩子时,我吃过很多食物,现在已经记不起来吃过什么了。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中的一部分已经长成我的骨头和肉阅读于心灵同样如此。(来源:知乎)


应试教育压榨了学生自由阅读的时间,阅读的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再回到相对不那么重视阅读的国内教育,如何改变中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呢?

除了要把时间还给学生,还要进行引导,既要保证孩子能选择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又要引导孩子正确选择和高效阅读。

阅读的作用近似于中医调理,于无声处给你强身健体的滋养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