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是新时期我国体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与任务。

2019年9月2日,国务院印发《体育强国建设纲要》。近日,体育总局与教育部又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体教融合 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将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纳入中考计分科目,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启动体育素养在高校招生中的使用研究。

简单来说,体育课开始与升学挂钩,各科老师再也不能随意“占用”体育课了。


图源:中国政府官网截图


中学体育老师总是生病


中学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经常能看到体育老师在锻炼,但一到上课就生病,一个学期有三四个月在感冒发烧。当然,体育老师“生病”的日子里,体育课总是被“借给”语文老师、数学老师、英语老师、政治老师......

这个有趣的现象背后,折射的是应试教育的功利性。

在很多老师和家长看来,中高考体育才二三十分,考核也不太严格,与“正主”科目比起来,学生在体育成绩上拉不开太大的距离,并且有些地区体育成绩还不计入中高考。因此,体育课的地位自然而然地排在了九大核心科目之后。

缩减了体育课的时间,并没有让学生进度多快,反而加剧了学习压力和紧张情绪。常年得不到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下降,一到换季就容易感冒或被传染一些流行性疾病,甚至需要住院输液,既要承受身体上的痛苦,又要承受心理上的压力,担心生病的这段期间学习进度跟不上,落后于其他同学,加剧紧张和焦虑。

而这种现象常发生在整天坐在教室学习的学生身上,他们大多不善言辞,学习成绩不算差但要更上一层楼却特别困难。相比之下,那些喜欢打球、踢球的学生,一年到头因为生病请假的次数屈指可数,也更加开朗健谈,付出努力后进步更明显。


沈阳清华万博的学生在上游泳课


沈阳清华万博的学生在参加户外活动


青春期的女孩总是排斥体育课


中学阶段的体育活动多为篮球、排球、足球、乒乓球等竞争性比较强的项目,女生因为身体原因或性格原因并不太喜欢这类项目,自然会出现一些“排斥反应”。

再加上中学阶段男女生身体形态开始呈现差异,性别意识加强,男生扎堆的活动场所女生通常不爱去,就连跑步、跳高、跳远这类相对“中和”的体育活动,女生可能也因为身体原因或顾及个人形象而尽量少参与。

在小学,学生们最期盼的活动之一就是运动会,因为不用坐在教室写作业,不管男生还是女生都会踊跃报名比赛项目;而到了中学尤其是高中阶段,运动会上女生主动报名的人数屈指可数。

在中学阶段,也有比较开明的班主任,主动要求学生们去上体育课,甚至将学生“赶出”教室。即使是这样,很多学生到了操场也不会参加体育项目,而是坐在角落读书、背书。体育课,变相成了大部分学生尤其是女生户外自习的课堂

造成这类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是目前学校的体育活动项目选择少,场地、设备和师资不完善。学校可适当增加一些类似体育舞蹈、健美操、体操等更受青春期女生欢迎的体育类活动,让男女生都有机会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

二是学校、家庭从小就没有向学生传输正确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和爱好,应该从幼儿园就开始。只有从小感受到体育运动的乐趣,长大了才能持续热爱。

在美国,孩子具备基本生活能力后父母会经常带他们出去打球、远足、攀岩、进行野外生存等活动,寒暑假还会参加冬夏令营。在学校,精通一项体育技能或代表学校参加体育比赛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从幼儿到成人,体育运动伴随着美国人的一生


中美学生不同年龄段对比,图源:BCC


体育教育能培养更好的人才


二十一世纪,体育教育是中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全面发展的通用型人才就不能忽视体育教育。

体育教育能为学生带来什么?

  • 健康的体魄

健康、强健的身体是学生完成学业和发展事业的第一条件。各项体育活动从跑、跳等方面训练学生的力量、肌肉、速度、平衡性、耐力等各项身体素质,让学生有更高的免疫力对抗各种疾病。

  • 活跃的思维

经常在户外开展体育项目的人,能呼吸到新鲜的空气,不仅对肺好,还能使脑细胞得到更多的氧气,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增强脑细胞的活动能力。同时,新鲜的空气能消除大脑的疲劳,有利于神经细胞的正常活动。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花一个小时到户外接触自然,或在公园和郊外散步能使人的记忆力提高。

  • 团队意识

竞争与合作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团队里既有竞争也有合作。

热爱体育的孩子,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意识更强。合作时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共同争取集体荣誉;竞争时尊重对手,努力提升保持不被淘汰,最终导向共同进步。

在学校,良好的团队意识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比赛的成功,还能收获真诚的友谊;在职场,良好的团队意识则是个人事业成功的前提条件之一,还能收获高质量的人脉资源。

  • 顽强的意志

做任何一件事情都会遇到困难与挫折,孩子在坚持运动并一次次克服所遇难题的过程中,也逐步锻炼了意志力与耐力。

一件事情做到一定程度后总会步入瓶颈期,每一次进步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身体上和心理上都会承受压力。通过体育运动培养出来的顽强拼搏的精神和坚韧的耐力,有助于孩子克服学业上的困难,在事业上攀登高峰。

  • 更多潜在的好处

体育有着其他科目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教育带给孩子的影响是伴随其一生的,这些影响来自每一场比赛、每一次跌倒、每一个并肩作战的伙伴......在进行体育运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包容、开放、进取等高尚的品质,影响着孩子的每一个决定、每一项事业......


将体育成绩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虽然多少有些“无奈之举”的意味,但如果学校和上级部门能落实到位,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改善国内中小学生的体育教育现状,那么,计算机课程、美术课程、音乐课程改革相信也会接踵而至。

如此看来,将体育成绩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也算是推动素质教育的一大进步。

那么问题来了,这与当下的中小学学业减负会不会形成冲突呢?


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CC国际留学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