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语言,有真实语言环境很重要。
经研究和实践证明,Immersion(浸润式,国内多译为沉浸式)教育是最有效的语言学习方法。
世界上第一个浸润式项目起源于加拿大魁北克地区(1965年),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一教学方法已经被引入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学校课堂,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在中国,浸润式教育的概念则更多出现在校外培训机构、教育机构,仅有少数国际学校或私立学校有语言浸润班,但真正能实现浸润式教育目标的机构或学校,仍然为少数,主要原因在于这些机构或学校将浸润式教育与纯外教、纯外语教学简单划等号,并没有掌握浸润式教育的核心内容,更别谈“本土化”了。
浸润式教育的核心
浸润式教育的表层含义为Language,即语言教育。
这种教育与传统语言教育的最大不同点在于,浸润式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纯外语的语言环境,学生长期“浸润”在外语环境中,第二语言的听、说、读、写能力将比非浸润式环境中的学生要优秀。
即便如此,学生的外语能力仍然较依赖外在环境,学生一旦离开外教和纯外语的环境,第二语言能力将逐渐退化,甚至完全“还给老师”。举个例子,我们上学时对课本上的诗词歌赋能倒背如流,但考上大学后,这些内容就会被遗忘。
因此,要想外语得好并且记得牢,光学习语言本身是不够的,最关键的是要让外语成为学生的第二母语,像母语使用者一样用外语去学习数学、科学、历史等其他科目,将语言本身与学科联系起来,在应用外语的过程中实现练习+巩固+拓展的目标。
浸润式教育的更深一层含义是Thinking,即思维。
思维虽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却可以借助外在事物传达出来,比如语言的表达方式。
举个例子,中文在表达上遵循“主谓宾”的基本机构,英语则根据情景或语气的需要有多种变换方式,例如“车来了”,英语可以翻译为“Here comes the bus.”,也可以翻译为“The bus is coming.”。
语言教育是思维教育的基础,思维教育是更高级的、更难完成的任务。语言通过大量重复性的练习,也能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但是思维不同,思维需要引导、塑造,成年人思维定型后往往很难改变。所以想让学生在两种思维方式之间随意切换,需要从小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思维方式去看待和思考问题。
如何才能拥有第二语言的思维能力呢?首先,要熟练掌握第二语言,保证能与人沟通,能阅读外语文献资料;其次,要从文化、社会、历史等角度深刻了解第二语言国家,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只有让学生深入了解一个国家、民族,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包容心、同理心,拥有共情能力的人才能与不同性格、不同民族的人进行良好地沟通与相处,也不会轻易被煽动情绪。深度了解后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并且形成习惯,使学生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这也是真正的国际公民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之一。
中国浸润式教育的现存问题
美国的浸润式教育起步比国内早,做得也很成熟,像西班牙语双语项目、Chinese Immersion项目等都是比较受欢迎的双语项目。
国内的浸润式教育也搞了很多年了,但是缺乏系统性,评价标准单一,语言种类的选择也比较少,多为英语浸润式课堂,这与英语的普遍使用性有很大联系。
浸润式教育与国内传统应试教育区别比较大,有些学校可能会用两个系统来实现教育目标,这两个系统可能是平行而独立的,问题就在这,一旦其中一个系统或学生出现问题,如何将学生成功过渡到另一个系统,使学业得到无缝衔接?毕竟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有很多不稳定性因素,这些因素极有可能使学生偏离家长原本给孩子设定的成长轨迹。
当然,国内也有少数学校的浸润班是办得比较成功的,比如沈阳清华万博实验学校。英语浸润班的学生们在“一分不增、一科不减”的系统化保障下,不仅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优异,而且国家课程成绩也优于其他平行班(普通班)学生。与此同时,浸润班学生们表现出的自信、友善、快乐和多才是其他平行班学生难以比较的。学生虽然在浸润式教育体系内,但是并未与国内教育体系割裂,小学毕业后既有考入普通重点初中的能力,也可以选择继续升读初中浸润班。
沈阳清华万博实验学校浸润班的成功,与BCC浸润式语言教学体系不可分割。
BCC浸润式语言教学体系包含BCC“全面位” 培养系统、独特的STEAMn+1培养模式等模块,构建出了一个全学科有机结合、使外语内化的学习生态,通过 “内隐式” 学习和完整的外语学科教育,保障教学系统化。
小学5-6年全程经BCC浸润式语言教学体系培养的学生,不仅在学业上表现优异,也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 学业方面
(1)掌握4500-5500个英语单词,相当于大学英语四六级的水平;
(2)拥有流利的听说读写能力,英语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母语;
(3)拥有纯正的英语思维习惯,走出校园也能自主使用英语正确表达。
- 成长方面
(1)敢想敢说,敢表达自己,敢于展现个性;
(2)具备21世纪新型人才应具备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阅读更多内容,请关注微信公众号:BCC国际留学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