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中美教育,人们总喜欢寻找差异,争个高下。
可反过来看,二者在本质上又是相同的,都是实用主义教育,都要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01 中国教育向“上”,中国教育向“下”
中美教育的宏观出发点都是国家兴旺,但具体的落实方针却不太一样,这与社会评价标准和国情有很大联系。
中国社会对成功的定义通常以“名校光环”、“财富数量”、“社会地位”、“婚姻家庭”等标签为参考,教育自然也带有很多功利性的色彩。
美国是移民国家,不同的肤色、信仰、经历,对人生的追求也不可能高度一致,这也决定了美国普通教育的主要任务在于学生实际才干以及适应社会生活能力的培养,而非以培养了多少名牌大学生为指标。
新中国成立不过几十年时间,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高端科技人才推动,教育会向“上”看,教育资源也势必会有所倾斜。这就好比班级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往往更受老师关注,因为这些学生更有可能考上重点大学,将来成为栋梁之才。
美国教育,尤其是公立学校的教育,多以“no child left”为原则,这也决定了美国教育会更多向“下”看,多关注相对弱势的群体。
02 中国教育向“深”,美国教育向“广”
中国教育多为纵向培养,引导学生往“深”的角度钻研,而美国教育则为横向培养,引导学生往“广”的角度延伸。
以广为人知的中美学生数学差异为例。
中国的数学教育远远超过了培养基本计算能力的范畴,而带有些智力训练和高级数学能力开发的意味。哪怕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知识点,也会被老师变换成很多种题型进行考察。这样反复练习同一个知识点的好处是扎实基础,拓宽解题思路,但也相应地占用了学习时间,导致其他知识扩展不足。
美国的小学老师是全科老师,即一个老师既要教数学又要教英语、科学甚至是体育,老师不可能每个学科都十分精通,所以初级阶段的学生们只要掌握基本的知识,拥有基本计算能力就够了。
美国教育强调学科之间的联系,学生有很多时间进行课外阅读扩展和兴趣培养,这些活动对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很有帮助。
简单归纳概括,中国教育在乎学生能用多少种方式解题,能解多难的题,能不能解对题;而美国教育更在乎学生会不会解题(至少一种方法),会不会联系其他学科思考和解题,会不会从别人没想过的角度解题。
社会上讨论和批评中国教育应试化严重的声音越来越高,素质教育已经提上日程,虽然目前还有很多矛盾和问题亟需解决,但这对教育改革和长期发展会起到推动作用,我们应该对中国的教育有信心。
美国有普通教育,也有精英教育。普通教育像义务教育一样,培养了很多普普通通的群众,这些人的一生也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精英教育培养了很多引领整个美国乃至人类社会进步的一小撮精英,这些人从小接受的教育,不一定比我们接受的应试教育轻松,他们可能也有上不完的补习班和兴趣班,也为了一所名校offer而苦学好几年。
所以,对待中美两种教育制度,我们应该保持理智,从自身实际出发,选择适合的成长和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