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考试被降级了,新的一堆考试继续开始忽悠家长。家长心里不清楚吗?但只要小升初择校的压力还在一天,就不能松懈一天,该上的课还得上,该报的考试还得考。
之前网络上有一个非常流行的调侃,是两个对话,一个家长问孩子四岁掌握了1500个英语单词,是不是不太够;另一个人回答说在美国肯定是够用了,但在海淀肯定是不够的。
这虽然只是一个段子,但是却反映了英语作为继奥数之后孩子小升初的重要性。如今,这个“金标准”也教育部被拦腰折断。
“鸡娃”家长们陷入了窘境和焦虑之中——英语竞赛的“金标准”没了,孩子凭借什么上好学校?
英语竞赛“褪色”,英语本身不“褪色”
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不会因为政策的改变而降低,换言之,即使英语不作为升学标准,学好英语也会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教育部出台政策的初衷不是限制孩子学习英语或参加竞赛,而是希望整顿校外英语培训机构野蛮生长伴随而来的各种乱象,也希望那些盲目跟风“鸡娃”的家长能冷静下来思考,如何选择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式。
对孩子而言,学龄前有太多事情比超前学习知识更重点,比如有一个健康的体魄,具备运动的能力,懂得合理表达自己的需求,对美丑善恶有一定的概念,与父母建立和谐、亲密的家庭关系。
学习英语,从一年级开始尚且不晚,用对方式方法,孩子小学毕业完全可以掌握大量的词汇,口语水平和听力能力完全能达到英语系国家同龄学生的水平,运用外语就像运用母语一样轻松、简单。孩子既能应对升学考试,也能为中学阶段的英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最重要的是英语学习并不会占用体育课、语文课、艺术课等课程的时间,也不会占用学生周末的课外时间。
沈阳清华万博实验学校英语浸润班的学生,在各类大大小小的英语测验中,平均成绩都高于其他班级的学生,长期浸泡在全英文教学环境中,孩子与外教、外国人交流沟通的能力比国内很多大学生都要强。家长们在每年的学校开放日课堂参观上,可以明显感觉到孩子的进步,惊讶于孩子学习英语的成果和潜力。
这些成果,基于一个重要的前提——BCC特色浸润式语言教学体系。通过课程、兴趣、体验、交流、实践五个环节,将语言与学科、实践活动融合,通过浸润式课堂、平行课堂、校园活动、文化活动、口语训练等方式,为学生营造一个语言输入与输出的系统闭环,使学生的英语交际和学术能力在真实的环境中得到切实的提升。
在校园内就掌握该掌握的内容,高效完成该学习的课程,这才是为学生减负的正确方式。
至于课外提升课程或兴趣班课程,对学生来说应该是基于兴趣爱好的自主选择,而不是家长打着“为你好”的名义做的被迫选择。对于家长来说,英语竞赛是否被管控,对孩子的升学结果并不造成影响,因为孩子已经具备应试、竞赛的能力,有这一纸证书只是锦上添花,没有这一纸证书孩子也不会在人群中失去光彩。
这才是“鸡娃”家长真正减少教育焦虑,真正为孩子着想
孩子的升学问题就像一个启动家庭矛盾、亲子矛盾、夫妻矛盾,甚至是社会矛盾的一个开关,孩子能上什么样的学校,成了跟孩子的生命、健康同样重要的问题。
在一些家长眼里,孩子上不了重点小学=上不了重点中学=上不了重点大学=人生有很大概率会失败。于是,这部分家长开始“鸡娃”。可他们忽略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节奏。孩子的成长是有节奏的,眼前的成功是成功,十年后的成功也叫做成功。
媒体的报道、热播剧中人物的塑造、身边亲戚朋友的比较…….让人们往往只看到那些“别人家的孩子”,忽略了真实的实际情况——大部分孩子会像父母一样普普通通地过完一辈子。
改变命运、改变阶层需要当下的努力,更重要的是需要长时间的积累,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
阅读更多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BCC国际留学辅导